![封面: 哥伦比亚游记](/_next/image?url=https%3A%2F%2Fr2.img.zla.app%2F2024%2F12%2F30%2F7f35e3.webp&w=3840&q=75)
哥伦比亚游记
ZL Asica•2024-12-29
- 1 出发
- 1.1 飞行
- 1.1.1 机票
- 1.1.2 ORD-BOG
- 1.2 移民局入境
- 1.3 人生中第一次误机
- 1.4 酒店
- 1.4.1 入住
- 1.4.2 早餐
- 1.5 机场半日游
- 1.6 到达麦德林
- 1.6.1 机场
- 1.6.2 第一顿正餐
- 2 第二天:麦德林
- 2.1 早餐百香果与酒店楼下咖啡
- 2.2 Sculpture park Nutibara Hill
- 2.3 参观13区
- 2.4 当街毒品交易
- 2.5 胖胖博物馆
- 2.6 麦德林地铁体验
- 2.7 晚上飞回波哥大
- 3 第三天:玻利瓦尔广场与黄金博物馆
- 3.1 玻利瓦尔广场
- 3.2 肯德基
- 3.3 黄金博物馆
- 3.4 小插曲与晚餐
- 4 第四天:Monserrate 与博物馆
- 4.1 Monserrate
- 4.2 午餐
- 4.3 博特罗博物馆
- 5 第五天:探索更多博物馆
- 5.1 早餐
- 5.2 国家博物馆
- 5.3 参观玻利瓦尔故居
- 5.4 现代艺术博物馆
- 6 离开哥伦比亚
- 6.1 退税
- 6.2 离境机票税
- 6.3 离境海关排队
- 7 总结
这次旅行是在出发前仅 6 天才开始计划和预订机票和酒店,虽然准备时间匆忙,但总体结果还算满意。不过,旅途中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一些小插曲,可以说是充满了意外和惊喜的体验呢~
如果你正在计划前往哥伦比亚,可以先阅读我之前整理的哥伦比亚旅游实用信息,里面有一些干货和贴士。这篇文章则更像是一份详细的旅行流水账,记录了我们此行的点点滴滴,希望我们的行程安排能为你的计划提供些许灵感~
1.1 飞行
1.1.1 机票
我们本次的机票为 Avianca (哥伦比亚国家航空)的 ORD-BOG 直飞往返,使用 MR 点数兑换,每人往返 50k 多一点的点数,外加 130 刀的税费。虽然它叫这个名还是载旗航,但实际上是个廉航,后排座位无法调节,6 个小时的航程也不包含餐食,这点要注意。如果可以接受转机并且时间比较多的话,可以选择从巴拿马或者弗罗里达转机的航班,顺便还可以多玩一个地方,现金票价格也会便宜一些。
1.1.2 ORD-BOG
我们这次的航班实际上订的是有问题的,原始方案为 ORD-BOG-MDE,但国际转国内的航班预留间隔过小,如果前序航班不延误我们是有两个半小时的时间的。但因为境内的航班用积分换非常贵,我们采取了国际段积分、国内段现金的方式订的,结果这航司分开订票即是是自己家的也不给行李直挂,可谓是非常离谱(我在今年 5 月份分段订过 LAX-ICN-TAO 的大韩,行李直挂是完全没有问题的)。理论上来说一般同联盟的航班也是可以做行李直挂的,但它家就是不行。
这班航班在过去一周都没有落地延误超过 10 分钟的情况,本来以为这次稳了,但怕什么就来什么。我们的航班在延误 1 个多小时后才起飞,最后比计划晚点了 30 多分钟才落地,我们没有办法只能落地后狂奔去移民局。
1.2 移民局入境
在移民局入境需要出示护照和有效的美签/申根签证,我们本次使用的 F1 签证。最好提前准备好返程机票订单和酒店预订单,直接一起给移民局的工作人员即可,对方需要在系统内登记相关信息。如果是住在朋友家等没有预订单的情况记得准备好地址给他们。
1.3 人生中第一次误机
这真是第一次误机,从未有过的情况。由于订的不是联程航班,理论上后段是不会为前段的延误负责的。为了不影响后续行程,我当场开始搜当天更晚的机票,但发现我们误机的这班便是当天的最后一班了,于是就想着看提取行李后看看还能不能赶得上。事实证明,在我们提取完行李来到楼上想要办托运的时候,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已经不可以办理了。因为提前预料到了这个情况也没有很慌,开始思考后续的方案和行程调整,决定今晚先在波哥大过夜,第二天再飞麦德林。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去找了 Avianca 的工作人员询问误机是否能够改签,付一些 penalty 也是可以接受的,总比两段都打水漂了要好。找到工作人员后,直接傻眼,人家不会说英语😢。好在有谷歌翻译,这已经是不知道多少年没有用过它的语音对话翻译功能了,都有点不熟练研究了一下怎么用。工作人员研究一番我们的机票后告知我们无需支付任何 penalty 改签到第二天一早 10 点飞麦德林的航班。悬着的心终于算是落了一半。
1.4 酒店
1.4.1 入住
为了方便,我在机场掏出电脑用 UR 转了 Hyatt 的点数订了当晚的酒店,也就是我们本来要从麦德林回来住的那家。当然是为了方便,这样就可以把托运行李直接寄存在酒店不需要带到麦德林去了。
供大家参考我们订的是美国大使馆隔壁的 Hyatt Place Bogota / Convention Center,Cat 1,积分价是淡季 3500 一晚(在机场订的当晚稍高一些),现金价 100 刀左右一晚。
这家酒店前台英文不错,但完全没有免费的一次性用品(不是只有这家,麦德林的也是),牙刷牙膏浴帽都是要收费的,一次性拖鞋在我们住的两家酒店你想要付钱都是没有的,强烈建议自备。洗发水沐浴露是有提供的,是大瓶的。
晚上已经很晚了(11点多),我们也都很累,刚到波哥大还不熟悉周围环境也不敢出去找吃的,便草草洗漱后就睡了。
1.4.2 早餐
对比美国境内同档次酒店提供的早餐,这酒店的早餐可以说是非常豪华了,就光这水果拿到美国去单买不得卖个 7-8 刀。而且木瓜和菠萝都非常甜,哈密瓜也很甜但对比另外两个稍显逊色。还有一些地方特色的玉米饼、大蕉饼一类的,也有鸡胸肉和炒蛋,当然也少不了咖啡。
1.5 机场半日游
第二天一早,我们把行李寄存在酒店后,便赶往了机场,但等待我们的是航班超售。在登机口终于看到登机且排到队的时候被告知没有座位了,我们只能再次找到机场的工作人员去改签。工作人员告诉我们上午的所有航班所有位置都卖空了,只能给我们下午两点的航班有位置(那能怎么样呢,没有问我们要钱已经是非常好了)。因为当时已经是11点,我们就决定在机场解决午饭问题了。
不愧是盛产咖啡的国家,这机场里也到处都是咖啡店,而且基本都有豆子在卖。
随便找了一家咖啡店来了杯 v60 的手冲,价格不算便宜,机场里快赶上美国的价格了。
咖啡不能当饭吃,我们又盯上了机场内的其他吃的,选择还是蛮多的,比如有波奇饭、热狗、可丽饼。基本和不要钱一样...大概也就是个位数美金的价格,选择太多,不如全都尝尝。
1.6 到达麦德林
1.6.1 机场
经过了十几个小时的赶路(这也太艰难了),终于顺利坐上了这只飞了半个小时的航班到了麦德林。要注意的是麦德林市区虽然在盆地里,海拔较低大概 1500m 左右,但机场是在山顶上的,海拔和波哥大市区基本一样,在 2600m 左右。
麦德林的机场本身实际上并不小(对比同体量的其他国家的机场),但落地的跑道、滑行道和停机坪看起来比较小。摆渡车感觉起来比较老旧,开的不可谓不猛,注意扶好。天主教国家,圣诞节日气氛是比美国要浓厚很多的,机场到达行李提取的地方出来可以看到有圣诞树和圣诞矮人(gnomes)的装饰。同时还可以看到小米的广告。
1.6.2 第一顿正餐
没想到在到达哥伦比亚将近 24 小时后,我们才终于吃上了一顿正式的饭!💦 因为我们到达酒店的时候时间还不算太晚,于是决定步行前往餐厅,大约需要 15 分钟的路程。这个决定也让我们有机会稍微感受一下城市的夜晚氛围,顺便熟悉周围的环境。毕竟原本计划在这里待两天,却因为延误硬生生少了将近一天的时间,我们更想抓住每一个可以探索的瞬间。
当晚我们选择了 Restaurante Gabo.mde Poblado,一家带有浓厚文艺气息的餐厅。从餐单的设计到整个空间的布置,处处透着一股别具匠心的韵味。这家餐厅的名字 “Gabo” 是对哥伦比亚文学巨匠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 的致敬。
作为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马尔克斯通过他的经典作品,如《百年孤独》和《霍乱时期的爱情》,将哥伦比亚和拉美的文化、历史以及人们的生活深刻地展现在世界面前。餐厅的艺术装饰似乎也在传达一种“魔幻现实”的氛围——比如菜单封面上那幅融合了蝴蝶翅膀与女性剪影的插画,仿佛是一场视觉和想象力的奇妙旅程。这种设计风格,既赋予了空间一种超凡脱俗的文学气息,也让人感受到马尔克斯笔下那种丰富的拉美文化色彩。
餐厅环境舒适而富有特色:低调的灯光、复古的木质桌椅以及色彩鲜明的装饰品为整个用餐体验增添了温暖的基调。酒吧区陈列着五彩缤纷的热带水果和酒品,仿佛在诉说着哥伦比亚的热情与活力。背景音乐悠扬动人,为我们享受这顿晚餐创造了一种安静又充满故事感的氛围。
令人欣喜的是,这里的服务非常友好且贴心。服务员会说英语,而且提供英文菜单,即使对当地语言不熟悉也完全不用担心交流问题。我们在服务员的耐心推荐下,最终选择了三道菜:
- Pork Ribs with Guava BBQ:用番石榴 BBQ 酱烹制的猪肋排,搭配香烤玉米和乡村风格大块薯条,果香浓郁,口感层次分明。软烂滑嫩不油腻,番石榴的味道浸入了猪排深处;
- Creamy Rice with Chicken and Chorizo:奶香浓郁的米饭,佐以烟熏香肠和嫩滑鸡肉,入口即化,充满家的温暖感;
- 还有一道类似 猪油渣和小土豆 的菜品(虽然忘了名字,但印象却非常深刻),小土豆外皮香脆,内里绵软,与香气十足的猪油渣搭配得恰到好处,猪油渣并不是类似国内比较脆没什么肉的那种,肉还蛮多的,搭配牛油果酱,极具特色。
结账可以刷 AMEX,人均大概 20 美金,对比美国的价格可以说无比实惠了,还是在点了甜品与饮品的情况下。
2.1 早餐百香果与酒店楼下咖啡
早晨,桌上摆着几个从没见过的黄色果子,样子有点奇怪,于是拿了一颗试试。外皮摸起来像硬纸,手感特别。小心剥开后发现,里面的结构竟然和百香果非常相似!查了一下才知道,这是一种哥伦比亚特有的百香果品种,搜了一下好像在云南也有种植,但价格高达 40-50 元人民币一颗,非常奢侈。幸运的是,酒店早餐是免费的,于是我们毫不犹豫地一人吃了三颗。😋
口感上,这种百香果和普通的百香果相似,但汁水更加丰富,甜味和香气特别浓郁,每一口都让人感受到热带水果的热情与阳光的味道。这样的早餐体验让人觉得麦德林的早晨也多了一丝奇妙与新鲜感。
早餐后,我们来到酒店楼下,走进了昨天散步时路过的一家咖啡店。店门口的美人鱼图案让人联想到星巴克,但又多了一份拉美的独特气质。但因为语言不通,我们一开始根本无法和店员沟通,正当有些迷茫时,碰巧有一位美国大哥出现在我们身后。他似乎注意到了我们的困境,热心地用流利的英语问我们是否需要帮助。
在他的帮助下,我们成功点到了一杯 V60 手冲。豆子的风味让人眼前一亮,浓烈的哈密瓜香扑面而来,烘焙度偏浅,酸值干净明亮,几乎没有苦感,整体呈现出一种极为愉悦的果味调性,仿佛在用味觉告诉我们麦德林的一天应该如此明快地开始。
2.2 Sculpture park Nutibara Hill
我们的行程在出发前一周才匆忙安排,加上航班误机,时间被压缩得有些紧张。来到 Nutibara 山(Cerro Nutibara) 的时候,我们其实是把这里和下一个要去的景点搞混了。不过,这种“误会”却带来了意外的收获,让我们更深入地感受到了拉美文化的独特之处。
Nutibara 山上的雕塑公园是一片融合了艺术、文化和自然景观的地方,公园里到处可见哥伦比亚传统建筑的复刻版,还有许多色彩鲜艳的小店铺,卖着当地的工艺品和纪念品。这里也有纪念人物的雕像,比如哥伦比亚作家 Tomás Carrasquilla 的半身像,他的作品对哥伦比亚的文学和文化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这些雕塑和建筑风格都传递着浓厚的拉美文化气息,仿佛在诉说这片土地的故事。
不过我们到达时是白天,视野开阔,但城市的全景显得有些凌乱,缺乏震撼力。如果时间充裕,更推荐傍晚或夜晚来这里观景,夜幕降临时,麦德林的灯火会勾勒出完全不同的迷人轮廓。而相比之下,如果想要更深刻的文化体验,13 区(Comuna 13) 的贫民窟壁画之旅会带来更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冲击。
2.3 参观13区
我们的原计划是先乘坐缆车俯瞰麦德林的全景,感受这座山城的壮丽景色,然后再前往著名的 13区(Comuna 13)。不过,Uber司机却直接将我们拉到了13区的入口,让我们跳过了缆车的部分。这虽然打乱了一点计划,但也为我们节省了时间,得以更专注地体验这个区域的独特文化与历史。
13区曾经是全球闻名的暴力高发地之一,也是巴勃罗·埃斯科巴时期毒品交易的核心地带。当时,这里是贩毒集团的“后花园”,以其复杂的地形和贫穷的居民区成为犯罪分子的天然庇护所。导游向我们详细讲述了这段黑暗历史,以及自埃斯科巴被击毙后,这里经历了怎样的剧变。居民们通过艺术和社区改造,逐渐摆脱了过去的阴影,将这个区域打造成了一个充满希望和活力的地方。
一个有趣的事实是,这个地区现在完全没有警察驻守。导游解释说,这是因为当地居民已经形成了一种自我管理的机制,警察的介入反而会引发更多矛盾。这里的安全感更多来自于社区的团结和内部秩序,而不是依赖外部力量。
我们跟随导游参观了区域内的众多壁画,每一幅都讲述着一个故事。从表现当地居民生活的绚丽画作,到反映社区历史的黑白壁画,艺术已经成为这里最有力的表达形式。导游还带我们见到了著名的“Las Madres de la Candelaria(坎德拉里亚母亲协会)”,这些坚强的女性是推动区域变革的重要力量,为了失去的亲人,她们发起了争取正义的斗争,也为社区注入了希望。
除了艺术,这里安装的 电动扶梯系统 也引人注目。过去,这里的居民需要攀爬数百级陡峭台阶,如今,这套扶梯不仅改善了他们的日常生活,也成为区域变革的象征。
我们还看到了一些著名的网红地标,比如象征团结的巨大雕塑“La Mano”,以及用丰富色彩和大胆线条描绘的震撼壁画。这些作品不只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社区居民努力的成果,充满了生命力和创造力。
当然途中我们也尝试了这里的街头小吃,炸五花肉、猪皮、下水等配土豆的组合,搭配了牛油果酱,口感丰富,非常适合我们的口味,让人感受到浓浓的地道风味。
当然最有趣的莫过于我们一路上被南美人拉着合照,看着到处写着的拍照收费 2000COP 的标识,我们觉得我们需要在脖子上挂个牌子也写上拍照收费了(笑)。
2.4 当街毒品交易
当我们乘车经过 Plaza Rojas Pinilla(就在 Plaza Botero 的北边)时,司机特意提醒我们要关好车窗,甚至主动打开了空调(在这之前 20 分钟的车程都开着窗没开空调)。他解释说,这个区域非常危险,是毒品交易的活跃地带。我们也亲眼目睹了当街进行的毒品交易:一人手里拿着一小袋药片,另一人将现金递了过去。相较而言,大麻和大麻烟这种在美国比较常见的东西反而显得不那么突兀(反而闻到这些味道非常熟悉)。
2.5 胖胖博物馆
来到 博特罗博物馆(Museo Botero),我们终于得以一览这位哥伦比亚艺术大师费尔南多·博特罗(Fernando Botero)的独特艺术风格。博物馆坐落在麦德林热闹的 Plaza Botero,周围点缀着博特罗的经典雕塑作品,这些作品以夸张的体型和圆润的线条为特点,我称之为“胖胖风格”。
馆内收藏了大量博特罗的画作和雕塑,他将“胖胖”的元素融入到人物、动物甚至静物的描绘中,以独特的方式展现了丰富的情感和幽默感。除了博特罗的作品,博物馆还展示了一些现代艺术家的创意作品,包括视觉错觉的几何画、表现日常生活的装置艺术,以及带有浓厚拉美风情的陶艺。这里既有艺术的美感,也充满了文化的深度。
博特罗的胖胖风格并不以传统的审美标准为依归,却通过夸张的形式语言让观众重新思考体型、身份和社会的多样性。这一体验,让人感受到艺术不只是审美的延展,更是文化与思想的碰撞。
2.6 麦德林地铁体验
麦德林的地铁,比芝加哥地铁好上不止一亿、万亿倍!这条地铁线不仅平稳得让人惊讶,车厢也干净整洁,完全没有任何异味。根据名牌上标识的牌子,这些地铁由西班牙公司 CAF 制造生产的。但有一个有趣的细节是,地铁车门会在列车尚未完全停稳前稍微提前打开,这在其他地方是很少见的。
麦德林是全哥伦比亚唯一拥有地铁的城市,就连首都波哥大都没有这样的交通系统,这一点让麦德林显得尤为特别。不过,地铁票的购票方式可能会稍微复杂一些:你必须先办理一张地铁卡,卡本身需要 10000 COP 的押金,然后再充值支付地铁票价。地铁票是按次计算的,而不是按距离计费,这和芝加哥的地铁系统有点类似。所以一张卡可以给多个人用的。
2.7 晚上飞回波哥大
这次从麦德林飞回波哥大的航班经历可以说是“绝对难忘”。原定于晚上 20:19 起飞的航班,在我们从酒店提取行李去行李的路上,硬生生因为各种原因延误了整整四次,当我们到机场的时候,航班已经延误改时到了凌晨 00:44。
在改签时,难得会说英语,工作人员看到我们是外国游客,便好奇地问起我们从哪里来。当得知我们来自中国时,他显得有些惊讶,直接一句:“Why are you here? It's so far away.” 确实,我们对比中国的位置都已经快要到地球的另一侧了。
改签到了 21 点多的航班本来我们是蛮开心的,尤其是这趟航班只飞了 23 分钟,短到有点让人怀疑我们是不是到了。但“惊喜”还没结束,飞机降落后并没有直接到达登机桥,而是在波哥大的滑行道上停了将近1个小时。直到我们被送到一个远机位才终于下了飞机……
再次回到第一晚入住的酒店时,我们发现酒店贴心地为我们准备了一些欢迎水果,颇有些暖心的小惊喜。第二天的早餐更是让人眼前一亮,竟然有姑娘果登场!不过令人遗憾的是,这里的姑娘果是我在哥伦比亚吃到的所有水果中,唯一一个不如国内好吃的。它的味道偏酸,更接近美国的口感,缺少了国内那种鲜甜的韵味。
3.1 玻利瓦尔广场
波哥大的旅游景点基本都集中在老城区,而玻利瓦尔广场(Plaza de Bolívar)无疑是这里最重要的地标之一。广场四周环绕着一系列国家级的重要建筑,包括总统府、国会大厦、最高法院和大主教座堂。这不仅是哥伦比亚的政治中心,也是这个国家历史和文化的象征之一。
我们从玻利瓦尔广场的核心出发,映入眼帘的是大主教座堂(Catedral Primada de Bogotá)。这座哥特式风格的大教堂是玻利瓦尔广场最具标志性的建筑之一,庄严而宏伟。从外观上看,大主教座堂的正面立面由对称的双塔和高耸的主门组成,散发出浓厚的宗教与历史氛围。
进入教堂内部,迎接我们的是典雅的拱顶和细致的壁画装饰。大教堂的内部设计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与肃穆。长椅的木质质感与耀眼的吊灯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而穹顶上描绘的宗教场景则为整个空间增添了艺术的神圣感。
广场上的气氛也十分热闹,就是羊驼🦙有点多,味道比较大(动物园类似的味道)。临近圣诞,有很多彩灯装饰,颇有一种国内元宵节花灯的感觉。注意保管好自己的手机和贵重物品就好。
3.2 肯德基
在参观完大主教座堂后便到了午饭时间,因为黄金博物馆距离这里非常近,我们便步行前往。无意间发现了一家 KFC。周围的小店让我们不是很敢尝试,我们便选择了这家作为今天中午的午餐。作为一个肯德基的“环球尝鲜者”,这次在哥伦比亚的肯德基体验让我对比起了多个国家的口味与特色。先来下个结论吧:美国的肯德基依旧稳居“最难吃”榜单,当然大陆的肯德基体验一如既往地占据“TOP 1”。
哥伦比亚的肯德基和泰国、马来西亚、香港等地的类似,种类不如大陆那么多,但基本的产品都存在。鸡肉鲜嫩,调料比美国版本清淡一些,更加贴近大陆的原味鸡风味。尤其是鸡米花,面衣很酥脆,和大陆的口感类似。薯条则有点迷你到可爱,辣翅也非常小。
价格方面,虽然比美国稍便宜,但以哥伦比亚的整体消费水平来说,肯德基可以说是有点“轻奢”。仅比美国的价格稍微便宜一点。
最让我震撼的,居然是自助点餐机上的中文“扫码区”提示!看到这三个字的时候真没绷住,而且那个扫码区域的功能根本没有任何实际用处,完全就是摆设。
3.3 黄金博物馆
从玻利瓦尔广场步行到黄金博物馆仅需十几分钟的时间,每逢周日这里免门票,我们在饭后便步行前往。
黄金博物馆是拉丁美洲最大、最著名的黄金艺术品收藏馆之一,展示了哥伦比亚及周边地区古代文明的辉煌成就。这里的藏品不仅展现了黄金工艺的高超水平,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宗教、信仰和日常生活。简单来介绍一下其中两件比较有代表性的藏品:
-
黄金木筏(The Offering Raft)- 右下角这个
这一藏品是黄金博物馆的明星展品之一,发现于哥伦比亚的Pasca地区,被认为与“埃尔多拉多”(El Dorado)的传说有关。据说木筏上的人物象征着穆伊斯卡(Muisca)部落的酋长与祭司,他们在湖泊中央进行献祭仪式,抛洒黄金与宝石以取悦神灵。这件作品精致细腻,细节之处展现了古代黄金工艺的高超水平。
-
蛇形权杖末端(Remate de Bastón)- 下方中间
出自Zenú文化,约公元490年。这件蛇形的权杖末端以流畅的线条和细腻的雕刻闻名,体现了古代宗教仪式中黄金饰品的象征意义。蛇在许多拉丁美洲文化中象征着智慧与力量。
昨天在麦德林时,我们就被好几波当地人要求合照,没想到到了首都波哥大竟然还有这种情况出现。在黄金博物馆参观时,有两波人主动向我们提出合照请求,或许是因为我们罕见的亚洲面孔让他们觉得非常有趣。
在黄金博物馆楼下有一架 San Alberto 的咖啡店,在喝之前并不知道这家咖啡名头这么大,是拿过最多奖的咖啡。照旧一杯 V60,入口确实被惊艳到了,非常柔和的红色水果味,酸值不强但甜感明显,烘焙度大概是中浅烘,这也是我这次哥伦比亚之行中体验过最适合大多数人的咖啡。
3.4 小插曲与晚餐
正如我之前提到的,这里的酒店并不提供一次性拖鞋,而我们在出发前非常巧合地忘记了这件事。于是,这几天我们便开始了“拖鞋大冒险”,几乎每次出门都顺带寻找卖拖鞋的地方。在黄金博物馆闭馆后,我们发现附近有一家 Miniso,也还不是很饿,于是决定在晚饭前步行前往,顺便解决这个拖鞋难题。
在路上,我们看到了足足由三节车厢组成的公交车;在商店里,我们见到了巨大的牛油果,比我平时在美国见到的还要大上好几倍,表面却异常光滑。
晚饭我们选择的是 La PUERTA de la CATEDRAL,一家哥伦比亚菜。是从小某书上看到有其他人的推荐,而且位置正好就在大主教座堂旁边,体验很好哦。
-
牛肋骨牛杂汤(Ajiaco Santafereño)
这道经典的哥伦比亚菜用土豆、牛肉和各种香料炖煮而成,汤底浓郁香滑。搭配的是米饭和超大块的牛油果(真的是超大,和手一样大)。温热的汤喝起来非常舒适,各种下水非常丰富,没有不好的脏器味。
-
芝士焗鸡胸配虾(Pechuga de Pollo Gratinada con Camarón y Champiñón)
鸡胸肉非常嫩滑,配上融化的芝士、鲜虾和蘑菇,浓香四溢。鸡胸肉感觉像是低温慢煮的,非常滑嫩不老不柴。搭配的薯条非常香脆,完全不油腻,令人惊艳。而炸香蕉则保留了天然的甜味,与主菜形成了微妙的味觉对比。
菜品的分量很大,两个女生吃撑了也没有彻底吃完,价格也蛮实惠,两份菜加一杯酒人均也只有 10 几美金而已。
4.1 Monserrate
Monserrate 是波哥大的标志性观光点,位于市中心的高山上,海拔 3170 米,俯瞰整个城市风光。由于高海拔,这里容易引发高原反应。周天的门票价格会稍微便宜一些,但因为周天的天气非常差在阴天而且偶尔有小雨,我们便决定搁置一下,今天天气非常好,便决定先一早来山上看看。如果时间充足且体力允许的话是可以步行爬山的,但我有多次高反体验的人,还是选择了缆车和小火车的方式。缆车需要 12 点后才开,我们上山的时候选择的小火车,下山的时候选择缆车。
山顶有一座白色教堂——圣山教堂(Monserrate Sanctuary),是当地人进行宗教活动的圣地之一。碰巧今天是 12 月 16 日,正值圣诞弥撒季节,我们很幸运地赶上了一场弥撒,教堂内彩色的玻璃窗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庄严而神圣,给人一种特别的安宁感。
下山的缆车角度非常大,而且中间没有支撑,有恐高的朋友推荐和我一样闭上眼或者往天上看,千万不要往下看(就我这样恐高不算严重的往下撇了一眼也非常晕而且手脚发软)。
4.2 午餐
今天的午餐我们没继续参考小某书推荐(其实这边的旅游相关帖子确实不多),于是决定从 Google Maps 上挑了一家评分不错的餐厅,距离我们下午想去的博特罗博物馆(Museo Botero)很近: Restaurante Banquete tradicional Colombiano。
这家餐厅规模不大,但环境干净整洁,非常有当地特色。店员不会讲英语,但特别热情,甚至帮我们连上了店里的 Wi-Fi 方便我们使用翻译软件点餐。经过研究菜单和 ChatGPT 老师的辅助,我们点了两道当地特色菜和两杯传统饮品。
我们选择了 Cazuela de mariscos con leche de coco(椰奶海鲜砂锅),配椰香饭、炸大蕉片和沙拉。椰奶汤底浓郁香甜,海鲜包括鱿鱼、虾和贝类,味道非常鲜美。而搭配的绿蕉片外酥里软,蘸着汤吃特别香。一口就回到了青岛,家的味道。
另一道是经典的 Ajiaco boyacense(博亚卡风味土豆鸡汤),这是一道哥伦比亚传统美食,用三种土豆熬煮,搭配鸡丝、甜玉米和香料,奶油与刺山柑点缀的汤底更加顺滑浓郁,配上米饭和牛油果,满满的幸福感。
至于饮品,我们尝试了两种特色果汁:Aguapanela(甘蔗水),甘甜温暖,非常适合暖胃;以及一杯清爽的混合果汁 Lulo y Maracuyá,由百香果和刺果番茄(Lulo)调制而成,酸酸甜甜,果香浓郁,特别解腻!
4.3 博特罗博物馆
我们前面在麦德林去过一个了,但在首都波哥大同样也有一个,在这个博物馆里不仅有他的作品,同样也有比如毕加索、莫奈等大师的作品(都是博特罗自己的收藏),并且这里是免票的,免费进入参观。
关于博特罗的作品我在前面已经介绍过了,这里就不再赘述。但这里有一副非常重要的蒙娜丽莎,画中的蒙娜丽莎具有圆润饱满的脸颊和身体,细节上依旧保留了达芬奇原作中的温柔与神秘微笑,但博特罗赋予她了更接地气的质感。她的比例经过夸张处理,显得更加温暖、亲近,同时也增添了一种幽默的趣味性。
而左下角这个鸟雕塑,也是我个人在他所有雕塑作品中最喜欢的。这只胖乎乎的鸟体态圆润,双腿短小但神态悠然,仿佛带着几分憨态可掬的自信。它既不是写实主义的刻画,也不是传统审美中的优雅,而是一种通过夸张与变形唤起情感共鸣的表达。
博特罗的这些作品都充满了独特的视觉语言:既保留了对美的追求,又用圆润和夸张的形式挑战传统审美,营造出既亲近又发人深省的艺术效果。它们都以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展现出艺术不必拘泥于刻板,而是可以充满生命力与想象力。
这个博物馆并不大,对比麦德林的会小一些。我们在逛完后便走到了后院的咖啡店坐下喝咖啡。喝完后发现后面居然就是艺术博物馆(但已经关门了)。从纪念品商店出来以后我们误入了钱币博物馆,便在这里逗留了一会儿。
波哥大的钱币博物馆虽然面积不大,但展品非常精致且内容丰富。在这里,我们能够了解从古代到现代世界范围内钱币的演变历史。展馆内不仅展示了拉美地区的货币,还有来自欧洲、亚洲和非洲的珍稀钱币,每一枚都承载着一段历史故事。
博物馆内有个房间内有多台古老的铸币机,图中这台是19世纪英国制造的,非常具有历史意义;还有一个金库内展示的精致黄金制品。
如果对这类历史感兴趣的话,这里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且门票也是免费的(毕竟我们迷路走着走着就进来了)。
5.1 早餐
今天我们因为起的实在是太晚,错过了酒店的早餐,便决定去我们上午行程的国家博物馆隔壁的咖啡店吃一点早餐。我们选择的是 Marte Pizza Café Museo Nacional,说实话就是因为这是离博物馆最近的一家店,而且评分在 Google Maps 上也蛮高的。这家店二楼看出去就直接是国家博物馆。
这是一个连锁品牌,但质量并不差。我点了一杯卡布奇诺(6800 COP)和一份 Cazuela De Huevos Mexicanos (14800 COP),朋友点了一份 3 Mini Waffles (19800 COP)。卡布的奶泡还算稍厚的,比较绵密,豆子香气比较醇厚,适合作为早餐的饮品。墨西哥煎蛋是两颗鸡蛋,搭配肉酱和一些墨西哥风味的洋葱调料,配了一个中空的超级香的小饼。华夫饼也是有番石榴和木瓜味道的,果香清新,很解腻。
5.2 国家博物馆
想法是好的,吃完饭直接去逛博物馆,但没想到的是,因为厄尔尼诺现象导致的降水减少,今天波哥大首都圈一部分地方停水,博物馆因此不开门。我们决定前往玻利瓦尔故居,这个国家博物馆只能有缘再会了。
5.3 参观玻利瓦尔故居
玻利瓦尔故居(La Quinta de Bolívar)位于波哥大的东山脚下,是拉丁美洲解放者西蒙·玻利瓦尔的寓所。我们碰巧赶上了他的忌日(12月17日),看起来联合国及各国大使馆刚刚举行完纪念活动。军方仪仗队、UN和各国大使馆的车在我们到的时候正好在陆续离场。
门票外国人相对比较贵,要 46000 COP (11刀) 一人。他家里花种类非常多,很好看。
玻利瓦尔故居内摆放着19世纪风格的床和家具,尽显历史的厚重感。装饰简朴,却充满贵族气息,展示了他生活中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5.4 现代艺术博物馆
在参观完玻利瓦尔故居后时间并不晚,我们便前往了据此并不算远的现代艺术博物馆(Museo de Arte Moderno)。看到有学生票的价格于是我掏出了我的学生卡,没想到在大陆都不好使的学生卡在这里居然给我打了折,而且今天碰巧有 BOGO(买一送一)的活动,我们两人只花了 12000COP (3刀) 的门票钱。
博物馆有地上3层底下1层,二楼是一个法国艺术家的个展,比如图中所展示的破碎的镜子在墙上的反射、被缝合起来的椅子、修复的盘子等。三楼当前在展出的是 Freelancer 对于目前 AI 与社会之间的一些思考,具体来说是 ML 的 data labeling 和 data cleaning 与社会、权利、人类生活之间的影响。地下一层是影视作品制作与审查尺度之间的关系。一楼的图放出来估计这篇文章会被和谐,就放了右下角这一张。
我们定的回程航班是早上 7 点起飞的 BOG-ORD 直飞,推荐至少提前 3 小时到机场预留足够的退税、托运行李、出境海关的时间。
6.1 退税
退税需要在购买时让商家开具具有你名字及护照号的电子收据发送到你的邮箱,付款时必须刷卡支付。在机场需要前往国际出发海关右侧的 DIAN 窗口办理退税手续,需要提供护照、电子购物小票、信用卡信息、登机牌。会现场要求你出示对应的退税物品,千万要在托运前先去办理退税。登机牌可以提前线上值机准备好电子的,工作人会要求你把登机牌和电子收据一起发送到他们的邮箱。
6.2 离境机票税
这个我不确定是如何操作,根据小某书上的教程需要在离境办理值机的时候让值机柜台的工作人员直接退现金。但我们的这个工作人员告知我们因为是 Round Trip 系统中没有显示税,没有办法退给我们,我还没研究明白这个事。如果可以成功退税大概是 30 美金(200 人民币)左右的 COP 现金。
6.3 离境海关排队
非常混乱,哥伦比亚护照、澳大利亚护照、中国护照(也就是我们)都在一起排队,但旁边还有自助机。我们是被工作人员引导排了这队,大概耗时 1 个多小时(当前为凌晨 4 点半左右)。在过了海关后安检也需要排队一会,但这里比较快大概需要 10-20 分钟左右。
尽管我们提前了 3 个小时到达机场,在办理完所有上述手续后,已经是开始登机了。只能匆忙买了一些当地的巧克力和咖啡豆,便匆匆登机了。
这次哥伦比亚之行虽然在计划和执行中充满了各种意外和挑战,但也因此收获了许多惊喜与独特体验。从繁忙的城市到静谧的历史遗址,从现代艺术的前沿思考到哥伦比亚本土的热情风味,每一天都充满新鲜感。即使偶尔遇到误机、延误或是语言沟通的困难,但这种不可预期反而成就了更加丰富的旅行记忆。希望之后能继续前往更多国家,探索更多未知的风景与文化。
![Creative Commons Logo](/_next/image?url=%2Fimages%2Fcopyright.png&w=640&q=75)
本文作者:ZL Asica
本文标题:哥伦比亚游记
本文链接:https://www.zla.pub/2024-columbia-travelogue
本文采用 CC BY-SA 4.0 Deed 进行许可